阳光纪检 勇毅前行 | 加快完善阳光监督体系
来源:攀枝花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 发布时间:2022-02-11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第一职责,监督越有力、治党就越有效。2021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监督作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不懈探索强化监督职能,做到党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为攀枝花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推动“三个圈层” 联动发展,实施工业强市、精明增长、绿色低碳“三大战略”,做好钒钛、阳光、清洁能源“三篇文章”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更加突出政治监督
确保“两个维护”落实
“是否以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保证换届顺利开展、风清气正,是否存在违反换届政策规定和换届纪律的问题,‘十个严禁’‘四个必须’是否执行到位……”带着这些要求,攀枝花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风气督查督导组对各县(区)换届风气进行了全覆盖的督査督导。
2021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政治机关定位,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贯穿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情况政治监督协作配合的十四条措施》,加强对生态环保、森林草原防灭火、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政治巡察,推动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以有力的政治监督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坚持从政治上审视换届纪律和风气,严明换届纪律,从严全程监督,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97个,稳慎出具党风廉政回复意见2381人次,推动圆满完成市委班子、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
做细做实日常监督
推动更好履职尽责
“ 经常开展分管领域‘一把手’谈心谈话,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进行批评教育,对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及时予以诫勉;每年听取其落实主体责任情况,发现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及时约谈;每年至少讲一次廉政党课或作反腐倡廉形势报告……”。换届后,市纪委监委向新一届市委常委班子成员发出了这么一份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温馨提示。
为把监督实实在在地做起来、做到位,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力在加强常态化、近距离、可视化上下功夫。抓住“关键少数”,出台《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二十二条措施》,把监督责任与主体责任贯通起来,完善述责述廉和新提拔领导干部廉政谈话机制,对36名新提拔的“一把手”和88名新提拔的市管干部进行廉政谈话,通过“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把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贯通运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方式,在“零距离”“面对面”的接触中察实情、“捞干货”,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批评教育,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1203人次,增长34.1%。丰富阳光监督的载体,聚焦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播“阳光问廉”、“阳光政务”、坝坝会等节目36期,直指干部作风和为民宗旨问题,推动进一步转作风、提效能、聚民心。
统筹联动专项监督
着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
“2012年至2020年,杨礼文在担任市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东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承揽、工程款拨付等方面接受他人请托,为他人提供帮助,收受他人贿赂共计206万元......”。
2021年8月6日,市纪委监委公开曝光4起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典型案例。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化思维,聚焦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开展系统治理,在破解权力运行与监督制约难题方面下深水、求突破,推动相关行业系统进一步转变政风行风。全年共查处162人,推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70项,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个“国之大者”,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全动员、齐上阵,扎实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在扶贫资金使用、乡村工程建设等方面问廉问政问效,督促整改6个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项目。为打造基层监督“阳光工程”,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推动“一卡通”阳光审批平台成为资金的保险柜、群众的连心桥、政策落实的直通车,实现88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阳光审批、阳光发放、阳光监管。(作者:李翠)